本地技術分析眼底照片 毋須醫生 低成本測中風風險易普及

「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」(ARIA)透過互聯網接收眼底影像之後,會利用獨特的演算法進行分析(見左面的顯示屏)。(鍾林枝攝)

【明報專訊】若遇上中風,病人未必能完全恢復活動能力,令自己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,也可能給家人造成負擔。預防勝於治療,有本地公司將大學研發的「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」在市場上推廣,利用拍攝眼底方法進行中風風險篩查。這種檢查快捷、廉宜、無輻射,相信大有普及應用的條件。

康訊生物分析有限公司總監、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教授徐仲鍈表示,以往要評估一個人的中風風險,主要是利用磁力共振(MRI)或電腦掃描(CT Scan)檢查其心血管。

磁力共振等傳統方法太貴

但這兩種檢查的缺點是,非常昂貴,每次收費可高達數千元。而且,其輻射亦偏高(尤其是電腦掃描),不能經常做。此外,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或者在血管中安裝了人工支架的人,亦不能進行這些檢查。

因此,醫學界近幾年都在研究,可否以檢查眼底的微絲血管來代替。這是因為,眼底的微絲血管乃連繫至腦部,所以它們能夠反映到多種疾病的嚴重程度。例如,若一個人眼底的微絲血管出現收窄、出血、阻塞,或者特別捲曲、分叉角度異常等特徵(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尤其常見),他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亦可能有這些現象。這就反映了那人的中風風險相當高。

檢測微絲血管 只需10餘分鐘

然而,眼底微絲血管的這些特徵非常微小,即使用眼底照相機拍了照,一般人也無法用肉眼去分辨,只有醫生等才懂得分辨。這便令到中風風險篩查難以大規模普及。所以,他在6、7年前已開始在中文大學內研究,可否設計一套軟件來進行全自動的評估。這樣毋須醫生,便可以令到中風風險篩查更易進行、更加普及,收費亦更低。

這套系統稱為「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」(ARIA),乃採用雲端系統運作。它透過互聯網接收了一個人的眼底影像(視網膜影像)之後,就會運用其演算法來計算有關人士的中風風險,給回一個0至1的指數。若有關指數低於0.4,即屬於低風險。若介乎0.4至0.7,則屬於中度風險,需要採取一些行動,例如改變飲食習慣、進行適量運動等。若超過0.7,更屬於高風險,需要小心跟進和觀察。

ARIA在2012年4月向美國申請專利,已於2014年7月獲批,現正在申請將該項專利延伸到中國大陸和台灣。除了由電腦軟件代替醫生作自動化評估之外,這套系統還毋須放大瞳孔(可節省很多時間),只需使用市面一般的免放瞳眼底照相機即可。免放瞳眼底照相機每部售價大約十餘萬元,本地不少駐有一級視光師的眼鏡店亦有購置(用來觀察顧客的黃斑點)。

換言之,將來市民若想進行中風風險檢查,只需光顧一些較專業的眼鏡店即可!時間方面,由拍攝眼底相、上載至雲端系統進行評估,到得回報告,整個過程在10至15分鐘內必定完成。

收費料500元以內

至於收費方面,康訊生物分析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經理古向前表示,該公司計劃向合作的眼鏡店或診所收取每次使用該系統200至300元的費用。因此,即使加上利潤,估計那些眼鏡店或診所每次檢查的收費也會在500元以內。這個價格,只是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的幾分之一,甚至有可能比驗血更便宜!

徐仲鍈表示,ARIA的好處是簡單、快捷、便宜、非入侵性(連輻射也沒有),可以經常使用。唯一的限制只是,接受檢查者不能有白內障。至於配合使用的免放瞳眼底照相機,操作亦很簡單,一般護士或技術員也足以應付,甚至不必是視光師。

因此,他估計,將來不少眼鏡店、眼科診所及家庭醫生診所都可以提供中風風險篩查服務。「有些人很怕去醫院做檢查,去眼鏡店便很方便!」他說。

與連鎖眼鏡店商合作

據悉,康訊生物分析有限公司最近已經開始接觸個別連鎖眼鏡店,商討合作事宜。本周六,該公司則會與國際社會服務社合作,在深水埗邀請大約150名長者免費進行上述檢查。稍後,還會到其他舊區,包括觀塘等。

專長是「生物統計學」的徐仲鍈表示,中風病人可以給其家人和社會帶來相當沉重的負擔。尤其是,有些人本來是家庭支柱,中風後卻變成癱瘓。對他的家庭來說,這一來一回的經濟損失,其實非常巨大。

雖然未有詳細的數據,但徐仲鍈估計,這種中風風險篩查服務一旦普及之後,將可以為社會節省很多資源。因為只要將中風人數明顯減少,或者將中風的平均年齡明顯推遲,政府就可以省回很多醫療費用,而市民方面亦可以節省很多聘請家傭和看護的費用。

該公司更希望,長遠來說,市民可以用智能手機來拍攝眼底相,然後上載至ARIA來評估。那時就真的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中風風險篩查,方便到一些行動不便的人。但暫時未知道,智能手機的鏡頭和拍攝程式何時可以做到那個效果。

轉載自《明報記者 薛偉傑》